回樓主 :

靜坐地點並不一定要在佛堂或神明廳,任何地方都可以作為靜座的地點,若果思想方向正確,那個人並不會因此受到干擾,反而還會被眾生尊敬,自願當其護法,況且太陽底下,陽氣極盛,何來干擾之說。

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422000010KK05547

文章標籤

ritaturt22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所謂的「身至念」其實就是身念處,這是四念處之一,念處是心念所聚焦之處,念處的修行,目的在培養當下覺知能的能力。身念處是將心聚焦在身體上的一種訓練。
二、身念處的訓練包括定、慧兩項,可導向無為之道:
1.定的修行:開始時主要在培養專注力,亦即禪定的功夫,若經常作身念的練習,可以不斷提升心的專注力,會獲得基本的定功。
2.慧的修行:有了基本的定功後,有能力對於身體的狀況,作更微細的觀察,透過不斷地訓練,最後便可體証到我這個色身,本質上是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由此破身見,即佛教所謂的「見法」,亦即體悟宇宙真理之義,一旦見法後,便斬斷了煩惱的根源,從此對於世間事物,不再執著,貪嗔等煩惱日見減少,在一定期間內,必定斷盡所有煩惱,証得涅盤無為。
因此說身至念導向無為之道。
三、身念處的具體修行方法:
〈一〉.身念處的修法,漢傳佛教較少教導,南傳佛教則有詳細的教導。
〈二〉.其修行項目甚多,目前在台灣的教學,較常為學者採用的有

文章標籤

ritaturt22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禪修時先從身念處開始練習專注力,以身體的一舉一動為所緣,念住所緣,有覺有觀,如實的觀察覺知當下的過程,如實覺知五蘊的變化,不加油添醋,不管生起多少妄想妄念,只將注意力放在所緣上,保持一段時間後自然能輕安,而達到禪的狀態。
一開始學習禪修,就練習從生活(動態)中觀察自己,自然的漸漸就可培養出生活中覺知觀察的能力,一舉手,一頭足都練習覺觀,將來很可能在任何言行舉止上,自己都會有覺觀能力,自然的就........"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"了。
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1201151601AA12aL4


文章標籤

ritaturt22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